11
May
2022

一座城的双理性交融

返回列表

——读《寓价值理性于工具理性:苏州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这一赞誉是对苏杭(吴越)文化所创造的物质繁荣的肯定。但世间物质易朽,历史上繁华名城不再的例子比比皆是,苏州文化何以穿越千年而不朽?由高坡主编的《寓价值理性于工具理性:苏州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在书名上就给出了答案。
 
  在高坡等作者看来,苏州文化的特质乃是将价值理性蕴于工具理性之中;作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苏州所体现的价值也在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这是很有创见的。关于苏州文化的特质,以往的研究多从太湖水域出发,强调其“水乡文化”的特色,进而提炼出诸如趋水内敛、多元融合、包容创新的文化特质。在我看来,这类总结虽有理,但也缺失了一份苏州的独特性,缺乏对拥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与人、器与物背后特质的高度概括性。具体而言,“水乡文化”是依据城市地域特点所做的“隐喻”性概括。这种概括可以传其神,但不能透其质。要透析地域文化的本质,还需要深入地域文化创造者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去探寻。本书提出的“双理性论”就属于这一层面的尝试。
 
  通常分析某一典型公共性文化或成果时,常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那本书为何不用“智慧”这一概念来进行分析?书中给出了作者的回答:智慧难以通俗地概括和定义,理性乃是其最贴切的同义词。确实如此,中西方的文化中均有对“智慧”的描述,而且各有象征智慧的代表人物。但智慧的背后一定有“良善之心”相随,换言之,智慧更适合形容单独的个体,群体的智慧更宜用理性来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引入“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可谓是对地域文化创造主体心理结构的精准表达。
 
  除却概念的精准,还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来阐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作者看来,苏州文化凸显的工具理性的具体渊源有四:历史文化的传统继承、优越的利于农耕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和千年王权的规约。而价值理性的源流有二:一是儒家的仁,二是道家的无为。这种将两种理性置于道器两端,又各寻渊源的做法无疑增强了概念的说服力度。由此,本书构建了一个二维的分析框架,既统括其城池规划、园林设计、苏作工艺、丝绸昆曲的物质利益,又剖析物质利益背后的精神内涵,还将两者统整,“其以器扬道,以道济器,寓价值理性于工具理性,以工具理性实现价值理性,儒雅婉约,深沉能行的二者结合,遂成就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之典范”。以此而论,“寓价值理性于工具理性”的论断将苏州文化特质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其学理价值。
 
  最后,本书还为讲好苏州故事提供了有力抓手。正如我们在书中所看到的那样,本书并不只是对苏州过往历史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其文字的深处还凸显出新时代苏州现代化道路的典型意义。苏州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经验值得对内延续和对外宣传。而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讲故事是传递观念的有效方式。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讲故事”传统已经延续几千年,作为吴国旧地,苏州从不缺乏故事素材。在人物方面,从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孙武子,到北宋的范仲淹、苏东坡,明代的唐伯虎、祝枝山,再到清初的顾炎武、王夫之,其精彩故事广为流传;在器物工艺方面,宋锦缂丝等历史遗存向世人诉说着苏州数千年的手工艺传奇;还有数百年来婉转流丽的昆曲以及风华千年的苏州园林所体现出的空间故事。进入新世纪,苏州的故事仍在继续,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典雅大气,已成为这个城市一张崭新的亮丽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精彩演绎了生态发展理念;古城遗产的保护更是获得了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的肯定。从好素材到讲好故事尚有距离,本书恰恰为组织这些故事素材提供了抓手。
 
  一方面,本书为苏州文化建设者们提供了集体认同。凡在一地生活之人,需对一地文化抱有认同。不同于自我的身份认同,集体认同将个体置于更广的范围内讨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苏州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苏州人的延续,书中对苏州文化特质的概括与历史成果梳理无疑成为苏州人文化认同的纽带,也就为苏州故事的传播提供了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本书也为苏州故事提供了逻辑支撑。一个好故事,不仅要情节动人,更要具有内在畅达的逻辑结构。情节动人利于引人入胜,逻辑畅达才能引人认同。书中所归纳的苏州精神特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为串联苏州故事素材构建了统一的逻辑主线。
 
  可以说,本书关于苏州文化特质的梳理和思考颇具匠心,为读者描画了一幅苏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长之图,讲述了苏州人在平和做事中融入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凝聚为穿越千年的文化基因。我国历史名城众多,地域文化异彩纷呈,真诚希望此类深入探索一地文化、融通历史成绩与现实发展经验的著作再多一些,为我们分享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智慧。
 
靖  鸣(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