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May
2022

凤凰山下文旅兴

返回列表


凤凰山的茶园  苏仕日 摄
 
  “你玩过天池的冰吗?在冬天,我到凤凰山上玩冰。”“你割过稻子吗?在丰收的秋季,我去下坪村割金黄的稻子……”近日,广东省潮州市昌黎路小学四年级三班学生苏弈涵发表了作文《乡下的乐趣》,记录了他在凤凰山上游玩的趣事,从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乡村振兴带给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凤凰山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其主峰凤鸟髻高达近1500米,被公认为畲族的发源地,是70多万名畲族同胞的寻根问祖之地。这里还是名茶凤凰单丛的独有产地。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市着力建设“凤凰山茶旅走廊”,推进凤凰山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做大做强凤凰单丛茶产业,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通过“一片叶子”和“一条走廊”带动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增收。
 
  阳春三月,凤凰山迎来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位于凤凰山脉的凤凰镇坪坑头村,是爆款茶叶“鸭屎香”的原产地。采茶工戴着斗笠、挎着竹篮、背着竹篓,在一捏一掐之间,采撷自然的馈赠。目前,凤凰镇共有茶园7万亩,茶叶年产值达10亿元。为打造全国性茶产品交易平台,凤凰镇规划建设茶叶展览中心、茶叶仓储、单丛茶电商直播基地等产业配套项目。据凤凰单丛茶制作“80后”非遗传承人蓝泽敏介绍,近年来,其公司在全国开设了142家加盟店,通过直播带货,平均每天有几百单货发到全国各地,2021年线上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凤凰镇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包括潮汕第一高峰凤鸟髻、乌岽天池、古村落、古民居等。作为潮州凤凰单丛茶的核心产区,凤凰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遵循“以茶带旅、以旅旺茶”的发展思路,努力闯出一条茶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了叫水坑村、东兴村、棋盘村、乌岽村等一批旅游特色村,培育了凤凰单丛茶博物馆、恺德苑民宿等“网红”打卡点。
 
  凤凰镇叫水坑村平均海拔760米,近年来修复了红色景点潮澄饶县革命委员会旧址,建成了1200米长的茶园栈道,串联起千亩竹林、红军洞、原始森林等特色旅游景点,并配套建设了10多家农家乐、10家民宿及旅游公厕等。2021年8月,叫水坑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每到周末,一辆辆旅游大巴载着游客而来,他们在这里感悟革命精神、呼吸新鲜空气、品尝佳茗美食。村里100多位在外打工的青年回乡创业,有的卖茶叶,有的经营美食店,有的开起了民宿。村民林广川以前在广东东莞打工,回乡后经营起茶园和美食店,每月收入至少5000元。村民林晓庆曾经在东莞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做品牌策划,月薪2万多元,于2019年回乡创业,开设了二木沁园民宿,年收入过百万元。
 
  凤凰单丛茶博物馆位于凤凰镇东兴村,设有茶文化展览馆、凤凰单丛茶研究院、“宋茶一号”标本馆、茶器物陈列馆等八大板块。该博物馆是凤凰镇三产融合的文旅项目,也是凤凰镇打造茶旅特色小镇的标志性项目,于2020年10月正式开馆,运用标本、雕塑、壁画、图示等方式展示单丛茶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冲泡方法等。与其相邻的,是利用东兴村恺德公祠及周边闲置的老房屋改造而成的民宿恺德苑,这家以茶产业、茶文化、茶生活为主题的民宿,是凤凰镇茶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宣传凤凰单丛茶的重要名片。广东凤凰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琪敏表示,将通过民宿运营,盘活更多古村落,落地更多文旅项目。
 
  凤凰镇委书记陈锐生表示,将进一步挖掘整合茶旅、文旅资源,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动茶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建设成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凤凰镇绿色崛起。目前,凤凰镇黄秋富故居、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潮澄饶县革命委员会旧址已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畲族根祖文化馆、凤凰山畲族博物馆项目正在推进。
 
  随着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的纵深推进,凤凰山沿线各镇景区景点、历史遗存、乡村聚落、文旅项目等逐步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并衍生出许多新业态。
 
  2021年3月以来,文祠镇石坑村干部群众捡起了10多万枚鹅卵石,建成了鹅卵石山堤、鹅卵石广场、鹅卵石小径等一批公共设施,被评为潮州市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该村还在海拔600多米的祖居山上修建了观景台,游客来到这里登山望远,不仅能欣赏到凤鸟髻、乌岽山等茶山美景、云海奇观,还能感受畲族文化的魅力。此外,石坑村统筹50亩撂荒地,并引进农业公司承包经营,建设香黄瓜种植基地。收获时节,每天约有1000斤香黄瓜从这里销往外地。如今,香黄瓜成为石坑村的特色产业,石坑村及附近周边村的香黄瓜种植规模已达200多亩,年总产量200多万斤,带动50户农户增收致富。
 
  文祠镇工坑村也是凤凰单丛茶产区之一。长期以来,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通往茶园,既不便于农户种植、采摘茶叶,也无法满足游客深度旅游的需求。2021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驻文祠镇帮扶工作队使用帮扶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一条长约360米的机耕路,建设了一个面积约150平方米的半坡平台。“这是一条机耕路,也是一条观光路,未来更是一条致富路、幸福路。”当地村民开心地说。
 
中国文化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