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June
2022

陕西铜川打造文化小院 ​一院一品 成为群众的文化致富空间

返回列表


铜川新区民艺、书画文化小院开展手工编织培训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正想着把家里这个院子利用起来做点自己的事,市里刚好就号召建设文化小院了!”作为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农民画、剪纸文化小院的负责人,铜川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孟润凤开心地说,“能跟大家一起在院子里画画、剪纸,还能带动大伙居家灵活就业、增加收入,真是一举多得。”
 
  为更好挖掘各村和社区在节庆民俗、传统工艺、民间艺术、乡贤文化等方面的文化资源,陕西省铜川市依托乡村文化能人,在人群聚集度高、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较好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能人自家房屋、集体共用房院内建设文化小院,打造展示文化艺术、传承培训技能的服务空间,全面挖掘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振兴的活力和辐射力。
 
2020年,铜川市面向全市开展文化小院建设,经过建设、督查、验收、公示等环节,近两年累计建成文化小院18个,包含剪纸、刺绣、舞狮、根雕、书画等多个类别。
 
  该市按照“一院一品、建管结合”的思路,全力保障文化小院建设因地制宜。王益区秦腔、排灯竹马文化小院引领示范;耀州区秦绣、民俗文化小院特色凸显;印台区奇石、根雕文化小院巧用自然;宜君县核桃、剪纸文化小院形成产业;新区民艺、书画文化小院清新别致……一院一品,让18个文化小院各美其美,集聚了资源、集结了人气、集齐了民心,成为乡村公共服务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些文化小院充分发挥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的效能,带动群众学技、置业、致富,让“小院子”彰显“大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加油站。沮河社区秦绣文化小院的秦绣传承人王丽丽感叹:“每次向前来研学的学生演示秦绣的针法、带着他们参观小院时,我都会感觉特别高兴。这个小院让邻里朋友之间更加亲近,让秦绣技艺被更多人知道。”
 
  铜川市在文化小院建设过程中,注意抓主体、抓方向,放形式、放链条。各区县通过明确建设主题及内容,做好“规定动作”,同时充分发挥优势,活用资源、活化方式,做实做活“自选动作”。
 
  宜君县棋盘镇棋盘村太阳沟组棋核文化小院是集山核桃工艺品、粮食画、手工实木家具等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和农耕民俗物件收藏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小院,它就地取材,以当地出产的山核桃、核桃木、麦穗麦粒为原材料,通过加工,制作成手工艺品对外销售。目前,小院制作的各类手工艺品已累计申请专利13项,相关文化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实现振兴的有力支撑,每年为村里低收入者发放工资16万元左右。小院负责人陈存虎的粮食画也是带动当地增收的重要文化产品,他说:“我生在这里,对这里充满感情,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改变家乡。”
 
  铜川市在文化小院建设之初,为确保建设质量,制定了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活动效能三大部分12项内容的建设标准,确保建管结合、效能充分。在过程管理中,制定了项目质量验收管理制度,未达到基本标准的文化小院需整改复验。为激发建设热情,还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验收达标的“文化小院”以每个1.5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截至目前共向18个文化小院拨付奖补资金27万元。
 
  各区县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也细化了管理制度和服务项目,设计制作了特色鲜明的标识和标牌。如王益区先行示范,通过引入理事会理念,推行由行政村村民委员会主导,以村域内乡贤、乡村文化能人等为核心成员的乡村文化自治体系,还制定了《王益区星级乡村大院评定办法(试行)》,鼓励“比学赶帮”,促进文化小院提升品质。
 
  近两年,在文化小院和乡村文化能人等的辐射带动下,铜川市村级文化志愿者累计增加1530余人,全市文艺骨干累计增加140余人,不断书写乡村振兴和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华章。
 
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通讯员  杨  倩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